主站 [切換分站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頁/商業動態/正文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易金額大幅下降,拿地意愿明顯不強,房企都在想什么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-04-06 來源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月2日,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《2020年1-3月全國拿地排行榜》,土地市場受疫情影響,今年前3月,Top 50房企拿地總額3589億元,同比下降24.3%;Top100房企拿地總額4555億元,同比下降20.6%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也就是說,無論是大型開發企業還是中大型開發企業,在拿地方面,意愿都不是很強,動力也不是很足。且這種不強與不足,3月份表現得更為明顯。數據顯示,3月份,TOP50房企拿地總額1218億元,同比下降38.5%,環比下降28.8%;Top100房企拿地總額1473億元,同比下降38.8%,環比下降40.6%。也就是說,與前三個月相比,3月份拿地的情況更不樂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或許,與其他年份相比,今年3月份有些特殊,新冠疫情的發生,無論對房地產銷售市場還是在土地市場,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,房產銷售大幅下降,資金回籠很不理想,很多企業資金鏈緊繃。自然,對開發企業拿地也就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,拿地意愿減弱,也就成了必然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是,這顯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。如果只是疫情單方面的原因,隨著疫情得到控制,開發企業的拿出意愿應當增強,應當對市場充滿信心。恰恰是,開發企業拿地意愿減弱,是開發企業對市場信心不足、預期不強。即便不發生疫情,開發企業拿地的意愿也不會很強,也很難再像前些年那樣保持強勁勢頭,更不可能再“地王”頻現。能夠保持平穩不下降,就已經相當不錯了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前,手握上千億貨幣資金的萬科,在年度會議上,董事長郁亮再度喊出了“活下去”的口號,且明確認為,這是真正感受“活下去”的時候。而恒大等則通過網絡銷售的方式,打折售房,且折扣少有的大。這也不難看出,房地產市場的“寒冬”,可能真的已經來臨。且這種“寒冬”,伴隨著疫情的發生,變得更冷更寒。傳遞到土地市場,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拿地意愿減弱的現象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難看出,這種現象的發生,是與“活下去”結伴而行的。只要“活下去”一直伴隨著市場、伴隨著開發企業,那么,開發企業無論是拿地還是建房,就都會十分小心,就會以“現金為王”的姿態,對待拿地等方面的問題,會變得比任何時候都小心謹慎,而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拍腦袋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鍵是,過去的拍腦袋,是有底氣的,是能夠從市場回報中得到有效回應的。因此,不管的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,也不管是新企業還是老企業,只要拍了腦袋,就有回報,且往往是高回報?,F在不同了,拍腦袋的風險越來越大,拍腦袋的結果,有可能是丟腦袋。因為,市場已經完全沒有足夠的回報空間。更多情況下,市場能夠給予開發企業的,是比泥鰍還要滑的“機遇”,就那么一瞬間,而且是地方某種行為造成的。抓住了,也就抓住了。沒有抓住,也不可能有任何彌補的空間,而必須等到下一個類似“機遇”。也就是說,市場已經完全沒有過去那種能夠持續一段時間的好機遇、好機會,而只能憑借能力、憑借實力、憑借競爭力,獲得市場的剩余價值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,出現開發企業拿地意愿減弱的現象,很好理解,也很容易理解。倒是國有開發企業拿地的熱情不減,在拿地金額前十強中,有5家具有國資背景,如華潤置地、保利發展、綠地控股、招商蛇口、中海地產,且5家房企在今年前三月拿地金額均超過90億元。其中,華潤置地拿地金額達到215億元;保利發展和綠地控股也都超過100億元,分別達到144億元和136億元,有點讓人不太好理解。難道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,國有企業也要扮演穩市場的角色、發揮穩預期的作用?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管怎么說,眼下的房地產市場,正處于比較艱難的時期。如何才能走出低迷,鑰匙在開發企業手中。因為,從市場需求來看,無論是剛性需求還是改善性需求,都是存在的,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足的。關鍵就看,開發企業是繼續死杠房價還是給自己留下“活下去”的希望。同時,地方政府也要減少對市場的干預,對開發企業的降價行為,不要再干預。像對開發企業降價售進行約談這樣的行為,應該不要再發生。企業有自己的自主權,降價與否,應由企業自己做主,政府無權干預。過去這些年,房價這么漲,地方政府都沒有干預過。房價剛剛要跌,就開始干預了。怎么說,都不是正?,F象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網友參與評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條評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加載更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頂部